2018年6月6日,同心龙源合创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在银川组织召开了同心马高庄33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
参加会议的有工程建设单位:同心龙源合创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环保验收调查单位: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施工单位: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及会议邀请的5名专家共计10人组成验收组。
与会专家和代表对项目输电线路敏感点等进行了现场察看,听取了建设单位、环保验收调查单位对环保执行情况、调查报告内容的汇报,经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基本具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条件。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的有关规定:现将同心马高庄33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向公众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7月12日至2018年8月8日。公示期间同心龙源合创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公众来电、来信等多种形式反映问题,并对公众反映问题进行核实和处理。
建设单位名称:同心龙源合创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单位通讯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宁安大街88宝塔石化大厦6楼
联系人:马勇
电话:0951-5677625
邮箱:57135112@qq.com
一、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同心马高庄330kV输变电工程由同心龙源合创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本工程由三部分组成:由三部分组成:①同心马高庄330kV升压站(即330千伏邱渠变电站)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变电站新建360MVA变压器1台,240MVA变压器1台,330kV出线1回,110kV出线6回,35kV不出线,主变35kV侧安装容量为(2×20)+(3×20)Mvar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安装容量为2×(2×15)Mvar的并联电抗器装置;②黄河750kV变电站同心马高庄间隔扩建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恩和镇,黄河750kV变电站扩建至同心马高庄变电站330kV出线间隔1个。③黄河-同心马高庄330kV线路工程,位于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吴忠市同心县,起点为黄河750kV变电站330kV构架,终点为马高庄330kV升压站,线路全长111.698km。
工程总投资31916万元,实际环保投资489万元,占实际总投资1.53%。
2012年9月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同心马高庄33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9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宁环审发〔2012〕84号”给予了批复。项目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3月竣工。
二、工程变动情况
本工程设计电压等级,变电站位置、布置形式,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设备总数量与环评阶段相同。输电线路变化未进入新的生态敏感区,线路架线形式未发生变化。
主要变更内容包括:输电线路全长111.698km,实际建设管线长度较环评阶段减少3.302km,占原线路总长度的2.87%。输电线路横向位移超过500m的累计长度为27km,占原路径长度的23.5%。实际线路评价范围内共有8处环境敏感目标,在环评10处敏感目标基础上减少20%。实际线路共设杆塔273基,在环评300基基础上减少27基,未发生同塔多回架设改为多条线路架情况。
依据验收调查报告,以上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验收调查报告,为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宁环审发〔2012〕84号文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要求,建设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废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
在施工营地设置旱厕,对旱厕定期进行清掏,施工泥浆水汇集入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试运行阶段站内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定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清掏处理。
(二)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道路进行了洒水,同时对建筑材料、临时堆土进行了苫盖,有效减小施工期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大风天气未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对运输车辆加盖了篷布规范装卸。
(三)噪声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
(1)临近居民较集中区施工时,没有在夜间施工。
(2)施工过程中,主要对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工地交通运输噪声以及基础、架线施工中各种机具的设备噪声等主要噪声声源进行了预防控制。
(3)选择低噪声设备,站区周边及线路沿线监测结果显示噪声达标。
(四)固废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
(1)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堆放,建筑垃圾在施工结束后已由施工单位清理运走,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
(2)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租住村庄环卫部门收集处理,进入乡转运站后集中处理。
(3)输电线路在运行期间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升压站运行期为无人值班式,仅有一个门卫,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垃圾桶,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4)免维护电池在报废后,由厂家回收统一进行处理。事故废油池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统一进行处理利用。
(五)生态保护措施
(1)升压站施工结束后进行了硬化处理,并在升压站周边进行绿化。输电线路塔基施工完成,对塔基处空地进行原地貌恢复。
(2)工程运行后对变电站内和进场道路进行了硬化,站外设置了排水沟,对变电站施工营地、施工临时便道进行了拆除、清理和平整,并撒播了草籽、进行了植树。未发生捕杀野生动物情况。
(六)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试运行期,针对本工程环境污染的特点,按环评监测计划要求进行了电磁环境、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监测。
四、验收监测结果
1、生态环境影响
同心马高庄330kV升压站永久占地面积为2.53hm2,线路塔基永久占地面积为3.61hm2。变电站周围设置了护坡,站内采取固化、硬化等措施降低水土流失;线路塔基周围已平整恢复,施工临时占地已恢复原有土地功能,工程在施工期采取了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
2、电磁环境影响
(1)同心马高庄330kV升压站电磁环境
同心马高庄330kV升压站围墙外5m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22.42~295.90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18~0.57μT;变电站围墙外衰减断面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9.76~295.90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095~0.57μT,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的4kV/m和100μT的标准限值。
(2)黄河~同心马高庄330kV线路电磁环境
黄河~同心马高庄330kV线路,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19.76~2415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085~8.86μT,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的4kV/m和100μT的标准限值。各衰减断面边导线外20m处 0.5MHz的无线电干扰值为43.5~46.7dB(μV/m),无线电干扰监测值小于53dB(μV/m)的标准限值要求。
(3)黄河750kV变电站330kV出线间隔扩建
黄河750kV变电站330kV出线间隔围墙外5m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876.73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4.28μT,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的4kV/m和100μT的标准限值。
(4)环境敏感目标
本工程21个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在7.58~1114V/m,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值为0.084~5.82μT,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的4kV/m和100μT的标准限值。无线电干扰测量值在38.7~48.4dB(μV/m)之间,满足53dB(μV/m)的标准限值要求。
3、声环境影响
(1)同心马高庄330kV升压站声环境
同心马高庄330kV升压站墙外1m处噪声监测范围为昼间48.0~49.7dB(A)、夜间44.7~46.8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2)黄河~同心马高庄330kV线路声环境
黄河~同心马高庄330kV线路黄邱1线262#-263#杆塔间衰减断面噪声监测值为昼间41.2~45.6dB(A)、夜间38.0~43.1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3)黄河750kV变电站330kV出线间隔扩建声环境
黄河750kV变电站330kV出线间隔扩建围墙外1m处噪声监测值为昼间55.2dB(A)、夜间49.5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4)环境敏感目标
本工程21个敏感点噪声监测值为昼间45.3~48.0dB(A)、夜间39.1~44.7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4、水环境影响
同心马高庄330kV升压站内无人值守,仅有1名门卫,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定期清掏。
线路在运行期无废水产生,不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
同心马高庄330kV升压站内无人值守,仅有1名门卫,产生的生活垃圾有保洁员定期打扫,集中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变电站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事故隐患主要为变压器油外泄,从现场调查情况可知,变电站设置了事故油池、集油井,并制定了严格的检修操作规程,满足变电站运行的环保要求,工程自安装带电运行以来无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目前未产生废变压器油与报废铅酸蓄电池。若产生废变压器油,统一回收经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利用,不外排;报废免维护蓄电池(使用寿命8-12年),由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处置。
五、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电磁环境、噪声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废水、固废妥善处理;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六、验收结论
本工程基本执行“三同时”环保制度,经检查环保各项规章档案齐全,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合格,落实了各项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经监测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验收调查报告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综上,验收工作组同意本项目通过竣工环保验收。
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d44npB9ZN_XM_h_bgWoSQ